《Bad Guy》的歌词通过冷峻戏谑的叙事视角,构建了一个具有颠覆性的人格画像。文本运用大量矛盾修辞与黑色幽默,刻意模糊道德边界,将传统认知中的负面特质转化为具有诱惑力的身份标识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"bad guy"宣言并非简单的自我贬低,而是对主流价值体系中"好人"标准的挑衅式解构。通过"妈妈喜欢疯子""爸爸是暴徒"等家庭叙事,暗示反叛特质的代际传递性,将非常规行为模式置于某种宿命论框架下审视。文本中充斥的暴力意象(咬断舌头、窒息游戏)与情欲暗示形成危险张力,实质是当代青年亚文化对"禁忌美学"的极致化演绎。副歌部分机械重复的"I'm the bad guy"形成咒语般的自我催眠效果,折射出网络时代身份建构的表演性特征——当个体主动拥抱被污名化的标签时,反而获得了某种解构权威的话语权。歌词中"白色衬衫里的恶魔"等意象组合,深刻揭示了人性中光明与阴暗的共生关系,最终呈现的并非单向度的反派形象,而是对复杂人性的祛魅化呈现。这种刻意制造的道德模糊地带,恰好成为听众释放压抑本能的合法化通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