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季节》以自然时序为隐喻载体,通过具象的物候变化映射生命周期的深层律动。歌词中交替呈现的"融雪溪流"与"枯枝颤栗"构成冷暖两极意象,暗示人生际遇的起伏更迭并非线性发展,而是螺旋上升的循环模式。白桦林年轮的视觉符号与候鸟迁徙的轨迹相互交织,将时间维度具象化为可触摸的生命印记,揭示成长本质是记忆的层积与剥离并行的过程。副歌部分反复咏叹的"凋落是为了再次抽芽",以植物生理现象阐释创伤与重生的辩证关系,暗含东方哲学中"枯荣相生"的宇宙观。蝉鸣渐弱与稻穗低垂的听觉触觉通感,巧妙转化了时间流逝的虚无感为可被感官捕捉的存在体验。结尾处未完成的"半句诗行"作为留白艺术,既象征季节轮回的永续性,也隐喻人生总有意犹未尽的怅惘。全篇通过自然意象群的符号化重组,构建起多层解读空间——既是物候观察笔记,也是生命进程的寓言,最终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,让听者在四季更替的集体记忆中找到个体情感的投射点。